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重点不是“马某某”,而是境外反华势力真的通过网络危害国家安全

重点不是“马某某”,而是境外反华势力真的通过网络危害国家安全

2024-04-28 01:20:08 [知识] 来源:杭秦资讯网
今天,马某某突发一重大新闻事件:一人因涉嫌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活动,重点被杭州市国安安全局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境外

不过,反华新闻中的势力这个人用的是“马某”。

比如央视新闻客户端在今天上午9时的通过新闻稿。

图片

比如“央视新闻”的快讯。

图片

比如“长安街知事”微信公众号的标题。

图片

比如检察日报正义网的新闻标题。

图片

比如第一财经的视频新闻内容。

图片

然后,因为“马某”二字,反华就引发了一轮猜测。势力

其实呢,通过重点本不在“马某”而是网络危害在“马某”的危害国家安全的那些活动。

一、勾结境外反华敌对势力

二、煽动颠覆国家政权

三、利用网络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四、已经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即本案中国家安全机关已经掌握了具体的证据,这个“马某”已经变成了境外反华势力的工具。

对于因“马某”二字引发的猜测,胡锡进专门发帖说经他向权威部门确认,杭州市国家安全局抓的是“马某某”,不是“马某”。

胡锡进还特意指出说:写“马某”的报道都是不准确的。

图片

对于胡锡进的这条微博其实是多此一举。因为通报中既然没有写明名字,那就是出于案情的考虑,就应当以一个“某”代替。

本来这个“马某”就包括了“马某某”、“马某某某”甚至更多的字,实在是和什么“不准确”没什么关系。

而名字有几个字就用几个“某”,倒是恰恰背离了通报的初衷了,而且还会引发新一轮的猜测。

想准确的话,那就要看案情的需要,能否如一般的行政案件、事件那样,使用更“精确”的用语。

比如假设是“马斯克”,那么在通报中就可以用诸如“马某克”或“马斯某”。可是如果因为案件侦察的需要,也完全可以用“马某”或“马某某”。

具体引发猜测,那也纯属巧合而已,造不成什么影响的。无论是在后续的更具体的通报还是那些被猜测的对象的现身,都会让猜测自然平息。

可是,我们还是看到,各大媒体之后呢,就纷纷的修改了报道的内容,把“马某”换成了“马某某”。

正如韬哥所说的那样,即使换成了“马某某”,也没有平息猜测,反而是引发了新一轮的猜测。

其中微博账号“浙外马晓霖”就因为被禁言,上了猜测榜了。

图片

对于这个浙外马晓霖,此处不作探讨。不过他倒是通过其它渠道,立即就发声了,等于告诉网民们,那个“马某某”不是他。

图片

所以呢,我们的关注重点不应当是猜测这个“马某”或者“马某某”是谁,而是他通过网络去勾结境外反华势力,去实施具体危害国家安全的的行为。

我们关注的重点,应当是在网络上真的存在“境外反华势力”,而且已经收买了大量的境内各类人员,已经和正在危害我国家安全。

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这,绝不能只变成一个句话、一个口号,而是应当真正的重视起来,全民行动起来,切切实实的维护国家安全。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