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综合 >四川崇州:林盘焕新 留住乡愁

四川崇州:林盘焕新 留住乡愁

2024-04-27 16:06:45 [时尚] 来源:杭秦资讯网

原标题:四川崇州:林盘焕新 留住乡愁

“年轻时我在外开过出租、川崇愁卖过百货,州林住乡在不同城市间走走停停,盘焕一直没体会到家的新留感觉。”四川成都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村民董艳学没想到,川崇愁在外打拼20多年后,州林住乡还可以回家利用自家老宅开设民宿赚钱,盘焕与家人过上幸福的新留田园生活。

董艳学家的川崇愁老宅,是州林住乡一个典型的川西林盘——宅院隐于高大的乔木与低矮的竹林之中,近处是盘焕河流小溪,远处是新留农田小丘,改造成民宿后,川崇愁别有一番田园韵味。州林住乡

成都平原的盘焕农家院落往往和周边高大的乔木、竹林、河流及外围耕地等自然环境有机融合,构成集生产、生活和景观于一体的川西林盘。据统计,成都全市有林盘约12.11万个,其中居住10户以上、形态完整的大中型林盘约1.02万个。这些林盘大多数分布在成都西部的崇州等地。林盘与田园相间,形成独具特色的川西田园风光。

如今漫步崇州,随处可见的川西林盘,变成游客体验乡村景观、寻找儿时乡愁的好去处,也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载体。

在林盘中看到新机遇

冬日的阳光下,五星村的一个个林盘里,农家小院错落掩映在树丛中,老人们在广场上晒着太阳,聊着过往的故事。

“以前,我们这里景色虽美,但留不住游客。”老人们说。随着村民们外出务工,大量的林盘农房闲置下来。田园间少了点人气,游客也少了。

“现在城里人喜欢到乡下看风景、找乡愁,何不把闲置林盘用起来、把游客留下来呢?”崇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针对农村闲置资源活化利用难题,在林盘中看到了新的机遇。

“乡愁经济”由此兴起。崇州市结合实际,探索构建起“国有公司+集体经济+合伙人”运营机制,引导各类主体参与开发经营。

几年间,五星村不断“逆袭”,成为四川省知名的富裕村——昔日脏臭的桤木河畔成了千亩湿地公园的核心区,条条绿道让五星村变成了人们心驰神往的天然氧吧。

白头镇五星村股份经济联合社抢抓机遇,联合国弘崇展公司、三乡投资公司、个体工商户等经营主体,组建天府国际慢城农文旅(民宿)联盟,推动景区旅游业标准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

“交通和周边环境打造好了,社区就跟景区一样。”董艳学与乡亲们纷纷返乡发展。他们从散落的林盘中搬出来,住进集中修建的乡村别墅。而闲置的林盘老宅经过改造焕新,成了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宿、书店、咖啡厅、花园火锅店……

2018年8月,董艳学家的民宿一开业便迎来了络绎不绝的客人。“现在的收入是以前的几倍,一家人也有了更多时间聚在一起。”董艳学笑着说。

重庆游客李学儒在五星村体验后感慨:“在成都游玩,崇州的林盘民宿是一定不能错过的选择。”

崇州市经过全面梳理,已登记村级集体资源资产1177宗。崇州因势利导,找准了当地乡村产业发展的方向,让绿色生态、原汁原味的川西生态风貌以时下流行的方式呈现,既留住人们心中的乡愁,也发展起规模乡村经济,为崇州乡村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林盘经济”促进乡村价值转化

“‘林盘经济’是我们深化‘两项改革’、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崇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四川省于2019年启动了全省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简称“两项改革”。改革至今,四川全省乡镇(街道)减少32.7%,建制村减少41.98%,社区及村民小组也进行了相应调整。

镇村数量做“减法”不是目的,只有扎实做到“减量提质”,才能把改革成果转化为发展红利和治理实效。四川省民政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两项改革”要把握好当地的历史文脉、现实条件、发展趋势和群众愿望,顺应人口、交通、经济流向,顺应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崇州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崇州扎实做好“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推动实施“扩权强镇”工程,探索将本属于部门的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沉到镇(街道)和社区工作站,推动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下沉政务服务事项145项,实现“马上办”82项,为林盘开发、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种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崇州建成川西林盘学院、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等培训和研究机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4151人,其中农业职业经理人2461人;采取“人才+项目+基金+基地”“合作社+平台公司+创新团队+农户”的利益联结方式,引进清华大学、中央美院等规划设计专家团队,吸引爱马仕设计师、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等100余名创意人才入驻崇州各大林盘,为“林盘经济”更好发展奠定了强大的人才基础。

而今,一个个由川西林盘升级而来的美丽新村在崇州随处可见。在竹艺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竹编成为撬动村庄发展的引擎,融入现代美学价值的传统竹编广受游客青睐;在严家湾,以“乡村中的宽窄巷子”定位的川派盆景特色林盘,摇身一变成为网红打卡地;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实现了“一个林盘聚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

一个个老林盘被盘活,乡村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正在高效地转化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截至目前,崇州全域共建成100公里“最美稻乡”旅游环线、276公里天府绿道、30万亩大田农旅景观。2020年,全市接待游客14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2亿元;当年崇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5747元,2013年以来年均增速达14.6%。

(本报记者 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陈晨)(周洪双 本报通讯员 陈晨)

(责任编辑:时尚)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