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娱乐 >西宁湿地公园提升景观更添生机

西宁湿地公园提升景观更添生机

2024-04-26 17:22:22 [知识] 来源:杭秦资讯网

原标题:西宁湿地公园提升景观更添生机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四月的西宁西宁充满春的气息,暖阳吸引着人们到户外去追寻春的湿地生机脚步。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河道蜿蜒、公园更添芦苇连片,提升自然风光格外美丽。景观目前,西宁园区正在进行景观提升工程建设,湿地生机市民都期盼着工程早日完工,公园更添与大家见面。提升

带着大家关心的景观问题,记者采访了西宁市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西宁副局长李崇岭。湿地生机

记者:西宁市实施湟水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的公园更添目的是什么?

李崇岭:为进一步加强西宁湟水河流域湿地保护与恢复,增强该流域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能力,提升西宁市牢牢抓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政策机遇,景观于2022年实施了西宁市湟水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项目的实施,将建设完善湿地公园巡护道路、生态监测系统、科普展示场馆、科研实验平台、物种栖息地、鸟类生境岛、湿地生态景观林带等,全面提升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区域的湿地生态功能和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能力。

记者:工程的实施将对生态环境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李崇岭:项目建设地点位于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及周边流域,以该公园为中心,辐射至湟中区、湟源县、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湟水河干支流河段。项目的实施对发挥湿地公园防洪、调节气候、净化水质、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积极影响,能全面维护和提升湿地流域生态系统的特征和基本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保证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记者:公园在建设保护方面取得了哪些显著成效?其生态服务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崇岭:近年来,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据调查,其中目前分布的野生种子植物有芦苇、香蒲、泽泻、眼子菜等40科113属146种;野生脊椎动物187种,特别是鸟类多达152种。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黑鹳、金雕、白尾海雕,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红隼等7种,省级保护动物有灰雁、斑嘴鸭、渔鸥、环颈雉等10种。湿地公园已成为候鸟迁徙地和栖息地,水面、河滩、河岸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觅食场所。大白鹭、斑头雁、鸬鹚、棕头鸥等鸟类,每年都会如约而至,鸳鸯、罗纹鸭、普通翠鸟、蓝翡翠等“异乡来客”,也在在其中安家落户,2022年湿地公园15项生态服务价值达6.45亿元。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湟水湿地生态修复与提升工程的进展情况。

李崇岭:项目于2022年下半年开工,目前已完成了鸟类生境岛建设、生态浮岛建设、栖息地质量提升、湿地环境整治等部分建设内容。今年,西宁市将加快推进项目实施,继续开展宁湖片区入口区地被草花种植,建设游步道2500平方米,改建观鸟亭1座,改建管理用房2座,水系疏通120000平方米,营造生境岛8座,木栈道翻新、泉眼景观提升230米、栖息地植被改善、巡护步道翻新、信息化建设等工作。

记者:2023年西宁市主要有哪些湿地保护措施?

李崇岭:西宁市坚持“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实行最严格的湿地资源保护管理制度,构建起组织有效、协调有序、责任明确、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湿地资源管理体系,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一是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青海省湿地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加强湿地资源用途管控,严格湿地用途管理,启动编制《青海西宁湟水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不断健全湿地资源保护制度体系;二是通过采取各项湿地保护与恢复建设措施,构建湿地智慧监测系统,增强湟水流域湿地资源保护管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湿地保护体系;三是持续推进“湟水湿地生态修复提升工程”项目逐步向区县区域延伸,重点实施湟水流域沿线防护林带改造提升和市郊小微湿地保护与修复,稳步扩大全市湿地保护面积;四是深化公众自然教育,依托湟水国家湿地公园自然教育基地,开展自然体验、自然课堂、鸟类观测、动植物科普、自然遗迹寻觅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育富有西宁特色的自然教育品牌,促进湿地保护与城市发展协调统一,实现湟水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倪晓颖)

(责任编辑:焦点)

    推荐文章
    热点阅读